购票需知

限购说明每单限购6张座位类型请按门票对应座位,有序对号入座
儿童入场提示儿童凭票入场禁止携带物品食品、饮料、相机、充电宝、打火机等
实体票本项目支持凭实体票入场,支持以下取票方式:
- 快递配送:运费10元(V4及以上会员包邮),顺丰发货。
- 现场取票:票牛工作人员将在演出开场前1小时至现场派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具体取票地点将在演出当天以短信通知发送至预留的手机号。

项目简介

兰陵剧坊经典作品传奇再现 重现兰陵人踏上剧场的故事

 

兰陵40周年,传奇演员们再度聚首,以集体创作的方式,爬梳他们如何走进剧场,如何成为兰陵人的故事,藉由对于生命

 

与灵魂的探问,对剧场以及表演的回顾,用他们生命中的吉光片羽,招唤出中国台湾集体的情感与记忆,再度感动你我的心。

老兰陵 新故事

 

艺术总顾问/吴静吉

 

生活就是实验,演员在训练的过程,甚至在台上的表演都是实验。

 

1978年金士杰接下了耕莘实验剧团的团长,我担任指导老师,我们在耕莘文教院的地板排练,展开实验的过程。我的训练方式和大部分团员期待的方式,以及他们熟悉的方式非常不同。我的训练方式变成他们的包袱,但也成为挑战。1980年*一届「实验剧展」,金士杰根据训练过程创作了《包袱》来参加演出,如果以其他的训练方式可能不会有「包袱」这样的感受与作品。

 

演员也是创作者,不断盘点自己的生命故事;人际互动以及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断尝试,他们也可以是剧本和导演的创作者。在剧本创作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生命故事,不同的创作方式,以及去实验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形式。

创作者从自己的生命故事或是改编西方剧本,抑或改编传统戏曲,也都是在实验。兰陵参加*一届「实验剧展」就是呈现不同的实验结果,除了《包袱》这个作品外,另一出戏《荷珠新配》是京剧《荷珠配》的改编再创,兰陵在初期也不断尝试其他的创作来源与表现形式,我们从小听故事和童话,也从教科书上被要求学习背诵不同的诗文,卓明以国语课本左拉的《猫》创作出《猫的天堂》这个作品。

在《演员实验教室》中,不同的训练技巧和学习方式引导出不同的生命故事,或激发出不同的创作,1983年,金士杰结合演员训练与个人的生命故事,以一个技巧带出一段故事,青春无惧的和团员集体创作出《演员实验教室》。除了金士杰,演员还有卓明、李国修、杜可风、黄承晃、金士会、尤庆琦、马汀尼、王仁里、杨丽音、张世强、夏靖庭、耿如燕和邓安宁。这群小鲜肉和小魔女,之后各有发展。

 

兰陵40年,他们从「鲜嫩欲滴」到了「熟能生巧」的年纪(境界),时代的改变、生命的体验,每个人都有其「英雄之旅」,遭遇过需要勇气或智慧创意的人生洗礼;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有人从舞台到大荧幕或小荧幕,有人在电脑前或镜头后;幕前幕后,人生故事各自搬演。

 

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人生历练,不同的心情、角度和领悟来诠释1982年的故事,真的有了「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体悟。

 

当年的演员中,王仁里、杨丽音、马汀尼和金士杰,今年再度同台,甚至,还有团员的第二代(陈紫纶、黄宏濬和邓雨忱)。这次的演员还有邓安宁、赵自强、游安顺、陈芑旂、柯清心、王耿瑜、贺四英、马修、黄哲斌,「兰陵30」的设计制作团队几乎也都到齐,如制作人陈以亨、戏剧顾问卓明、刘若瑀和马汀尼是副导演(兼演员)、舞台与灯光设计的林克华、服装设计的黄文英、书法题字董阳孜、摄影刘振祥等等重聚在《演员实验教室》。

人生半圈,感悟良多。这是老兰陵的新故事。

导演的话

 

「演员实验教室」这个名字太硬,原想改名,后来想想别改了,主要还是为了尊重和爱惜35年前它曾带给我们那些美好的印象。沿用旧名,平添几分怀旧之情,也正是我乐见的。

 

当年这个戏,台上站着的演员是20岁到30岁。此番上阵,每个人都加上35岁,他们口中说出的人生故事,与之前相较自是大不同,而这也正是我经手此戏一大动力。大家不约而同的松了、疏了、起皱了、下垂了,梁山好汉老来聚义厅重聚,和和乐乐,嘻嘻哈哈,那滋味我真不会说。陌生的日见衰老的皮层底下流淌着我们彼此熟悉的热血,每个人口袋里那张身分证「籍贯」栏填写的,仍是「舞台」二字。

我呢,有种摄影师的冲动:想拍下他们的脸,和那张脸的背后。录下他们的声,和那声的背后。把这些,留给舞台--这个抚育滋养我们的家。留给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

 

还有一事要提,老友李国修曾叮嘱「此戏为兰陵*该重演之戏码,它叙述着演员的人生,诚诚实实,一层一层往心里寻觅。」说话时语气真挚迫切,铿铿锵锵,言犹在耳。上回他演的是压轴,说他与父亲的故事,每场演完必是哭着下场。我没得说,「欠你的」,鞠躬,铭感于心。

剧团介绍

 

兰陵剧坊前身为耕莘实验剧场,为中国台湾*一个实验剧场,而后更名为「兰陵剧坊」,1977年开始酝酿,1980年正式创立,约有10年时间运作,兰陵直接或间接地孕育了中国台湾许多剧团诞生,包含屏风表演班、优人神鼓、表演工作坊、纸风车剧团、如果儿童剧团等;兰陵人包含金士杰、卓明、李国修、刘若瑀、马汀尼、杨丽音、邓安宁、赵自强、李永丰等人持续不断对剧场的努力与贡献,让中国台湾剧场得以百花齐放,影响相当深远。

兰陵40 演职员名单 Credits

 

制作团队

 

艺术总顾问/吴静吉

 

制作人/陈以亨

 

 

书法提字/董阳孜

 

平面设计/霍荣龄

 

摄影/刘振祥

 

舞台暨灯光设计/林克华

 

多媒体影像设计/王奕盛

 

服装设计/黄文英

 

音乐设计/陈怀恩、林慧玲

 

影像实纪/王耿瑜、林俊宏

 

舞台监督/萧宛俞

 

灯光助理设计/应可亭

 

灯光技术指导/邱逸昕

 

灯光设计助理/吴靖彤

 

舞台技术指导/赖皇甫

 

舞台设计助理/周易儒

 

舞台制作/曲线空间艺术有限公司

 

音响公司/唐宋音响灯光公司

 

多媒体影像设计助理及执行/吴绍瑜、张业欣

 

执行服装设计/林诗昌

 

梳化造型/周廷桦

 

服装管理/林冠廷、王瑞璞

演出团队

 

导演暨编剧统筹/金士杰

 

戏剧顾问/卓明

 

演员 副导演/刘若瑀、马汀尼

 

 

演员/王仁里、杨丽音、邓安宁、赵自强、游安顺、陈芑旂、柯清心、王耿瑜、贺四英、十七、黄哲斌、陈紫纶、黄宏濬、邓雨忱

 

现场演奏/李承宗、刘懿、张宁文

 

行政团队

 

导演助理/黄兆嶔

 

排演助理/张如君

 

项目行政/戴汝汶

 

执行制作/陈文音

温馨提示
扫码下载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