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票需知

限购说明每单限购6张座位类型请按门票对应座位,有序对号入座
儿童入场提示1.2米以上凭票入场,1.2米以下谢绝入场禁止携带物品食品、饮料、相机、充电宝、打火机等
实体票本项目支持凭实体票入场,支持以下取票方式:
- 快递配送:运费10元(V4及以上会员包邮),顺丰发货。
- 现场取票:票牛工作人员将在演出开场前1小时至现场派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具体取票地点将在演出当天以短信通知发送至预留的手机号。

项目简介

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简介

    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建立于1958年6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拥有灿烂前程的基层文艺队伍。现有事业编制35名(在编28名),劳务派遣11名,编外合同制人员18名,现实有人数57名,一专多能演员达到90%以上。其中国家二级演员7名、国家三级演员9名、国家四级演员9名、汽车高级驾驶员1名;我队设施设备齐全,办公面积1500平米,其中排练厅面为300平米、另有队长办公室、会计室、声乐室、器乐室、服装室、会议室、更衣室、艺术档案室(有兼职档案管理员)、车库、录音棚、展厅等,具备下乡演出的交通工具(45座金龙大客车二辆、流动舞台车一辆)、服装道具等设备,制度完善。

在60年来的历程中先后创作521余支代表性舞蹈、945余首歌曲、128余首曲艺、小品、相声节目;共获国家 级奖励58项、自治区级29项、盟级奖458项,并向各地文艺团体及艺术学校输送人才167余名。全区乌兰牧骑评估中连续七次被评为自治区“一类乌兰牧骑”和一次“优 秀乌兰牧骑”,在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区十佳乌兰牧骑”殊荣。自1976年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乌兰牧骑“金”字锦旗荣誉以来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科普乌兰牧骑”,“全区2013年度服务农牧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盟乌兰牧骑工作先进集体”、第三届“锡林郭勒盟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等诸多荣誉。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荣获原生态组“金银铜奖”;参加《这是我的家乡》栏目录制,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互动,在全国卫视平台综艺类节目竞争。

2016年参加了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蒙古剧《乌日苏勒图》在北京民族剧院演出。参加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全盟乌兰牧骑会演多次荣获“团体金银奖”、“集体一专多能奖”、“组织奖”等,2019年参加第八届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和第二十届全盟乌兰牧骑会演一举夺得艺术节暨会演“团体金奖”。回顾光荣传统和灿烂历程,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自编自演的舞蹈、歌曲、曲艺、蒙古剧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家 级奖项和自治区“苏龙嘎”、“萨日纳”文学奖、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文化部和旅游部颁发的奖牌等。原创舞蹈作品参加第四届中国蒙古舞大赛、第八届华北五省市(区)舞蹈大赛、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内蒙古自治区独、双、三人舞电视大赛获“创作表演金银铜奖”、“优 秀奖”等多项奖。

2017年原创舞蹈《熟皮》荣获自治区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 秀作品奖;歌曲、呼麦、长调等参加八省区民歌大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等获多项奖;小品参加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全区乌兰牧骑(剧团)优 秀小戏小品比赛获“编剧、表演”等多项奖;蒙古剧《乌日苏勒图》入选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 秀巡演剧目、并参加首届内蒙古地方戏剧目展演暨第四届二人台艺术节、第三届锡林郭勒文化艺术节、首届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戏剧节蒙古剧展演荣获最高奖项“优 秀剧目奖”,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荣获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文化部和旅游部颁发的奖牌,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颁发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参演纪念奖,并入选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西乌旗乌兰牧骑以独特的民族特点与表演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自80年代开始赴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蒙古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乌珠穆沁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西乌旗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不断加强乌兰牧骑自身建设,把乌兰牧骑这个金字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自觉担当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使命,将乌兰牧骑打造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的拳头品牌,让乌兰牧骑这面文艺战线上的红旗永 远在草原上高高飘扬,永 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节目单

上半场:古·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全面展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西乌珠穆沁草原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成果及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更好地宣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百姓品味浓浓的非遗文化大餐,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编排了此次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乌珠穆沁长调、马头琴、呼麦、民歌及展现原生态游牧文化的舞蹈,把独具特色的乌珠穆沁非物质文化展现在舞台上,全景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让观众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无 穷魅力。

1、开场节目:《来自草原的问候》

注:开场歌舞节目,主要以歌舞形式表达草原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特质,拉开整场晚会的帷幕。

2 、蒙古长调:《圣主成吉思汗》演唱:巴特尔

注:长调民歌是蒙古高原上生长的一朵音乐奇葩,是心灵与大自然,天籁与声籁的完 美融合,是在游牧民族心里回荡的大自然的呼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 美表现,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蒙古族长调因其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你即使不懂蒙古语,却无法不为蒙古族长调所动容。这首《圣主成吉思汗》表达了草原人民对圣主成吉思汗的敬爱与赞美。歌词大意: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部落,让我们高举水晶酒杯齐唱赞歌,成吉思汗倡导了蒙古族的美好风俗,让我们高举玉石酒杯欢乐起舞……

3、女群舞:《德格特》表演:萨仁通嘎拉嘎等

注:蒙古族舞蹈既有民族的多样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它集中地体现了蒙古民族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审美心理。蒙古族舞蹈作为草原文化中特有的历史呈现,主要是以其自身的创作和表演为坐标,来传承其文化精神和审美功能的。德格特是蒙古人放牧时的生活用具,春季到了牧民们接羔子繁忙时期,他们把弱小或被母畜遗弃的羔子装在德格特里,给予它们温暖。通常这种用毡子制作装羊羔的袋子叫做“德格特”! 舞蹈《德格特》以舞蹈的艺术形式展示了德格特在牧民生活中的作用,把独具特色的乌珠穆沁原生态艺术魅力展现在舞台上。

4、呼麦:《马头琴之赞》表演:乌力吉孟克等

注:呼麦是蒙古人创造的一种特殊又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人能同时发出两个不同的声部,形成罕见的多音部形态。呼麦于2010年被录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一首《马头琴之赞》让您聆听蒙古民族辉煌的艺术文明。

5、群舞:《牧马人》表演:那顺乌力吉等

注:西乌珠穆沁草原被誉为中国白马之乡。舞蹈以乌珠穆沁独有的文化底蕴和乌珠穆沁独特魅力为创作灵感,用铿锵有力的舞蹈动作表达勤劳勇敢的牧马人和白俊马深厚的不解之情,蒙古人离不开马,马是蒙古人最忠实的伴侣。

6、民歌二重唱:《十指连心》演唱:乌云苏乙拉 珠兰其其格

注:蒙古族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劳动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北方,以游牧为主,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中,蒙古民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草原上的艺术之花。蒙古族民歌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民族风格,有高度完 美的艺术性。蒙古民歌曲调优美,节奏舒展,有着草原宽阔的气息。在情感表达上,则朴素豁达,深沉内在,带有强烈的抒情性;犹如醇香的马奶酒,散发出草原生活的芬芳。

7、马头琴齐奏:《剪马鬃》表演:孟克额尔登等

注:马头琴音乐属于我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音乐的典型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其民族个性气质和凝结着其律学、音乐审美感觉及其风格,能够以音乐艺术方式展示其民族个性气质及其心灵世界。马头琴音乐作为草原文化艺术形式的一个分支,在其历史进程中积累创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优 秀作品。不仅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性,同时也蕴含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历程。但草原民族文化领域中“人与自然自有完 美的结合”的共同审美特征,始终贯穿其发展的历程。马头琴曲《剪马鬃》是仟·白乙拉老师的作品,已成为马头琴精品曲目。马头琴拉响的地方就是辽阔的草原,闭眼聆听,仿佛看到草原上千军万马在驰骋仿佛,勒勒车在缓缓的迁徙。

下半场:焕·燃

六十一年,一个甲子,对岁月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六十年一,两万多个日日夜夜,对人的生命来说,又几乎囊括了全部一生。六十一年,光阴荏苒,对于这支草原上的文艺队伍,它意味着跋涉、辗转,困苦、艰难,团结一心和永不止步;六十一年,青春接力,对这支队伍里的每个人,又意味着付出,成长、辛勤、汗水、无怨无悔和甘于奉献。回首凝眸,那印在风雪中的,草地上的,沙漠里的,把杆下的,无不是我们乌兰牧骑向前的足迹,那足迹里含蕴着的,镌刻着的,无不是历代乌兰牧骑队员们的青春和热血,执着与坚强。

进入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既面临着新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机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把乌兰牧骑的建设和发展当成当地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也正是因此,才把正了队伍的前进方向,激发了全队的创作热情,鼓舞了队员的工作斗志,坚定了他们为文化繁荣,艺术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和信心!让我们沿着既定的足迹,向着不变的目标,满怀草原的豪情,迈开壮志的脚步,让我们高举乌兰牧骑的红色旗帜,不断向好,再创辉煌,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富饶美丽付出我们的全部力量!

新时代,乌兰牧骑担负起新的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艺术创作水准,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 秀作品,广泛宣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文艺的形式传遍乌珠穆沁草原。

8、双人舞《蓝丝巾》表演:温都日夫、贾亮亮

注: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空巢老人”的现实题材是本作品的创作来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他们孤苦无依,有的与儿女们相隔天涯,有的孩子们因工作原因不在身旁。他们想念自己的儿女,他们渴望沟通交流,渴望融入社会,渴望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舞蹈《蓝丝巾》以典型的“怪癖”老人形象与一位热心的志愿者之间的故事呼吁全社会关爱“空巢老人”,善待老人。

9、男声三重唱:《风采》

演唱:布仁吉日嘎拉、额尔登朝克图、宝音那布其

歌词大意:微笑的脸庞,清晨的劳作,碧绿草原的风采是蒙古姑娘,矫健的身姿,娴熟的技艺,万里草原的风采是蒙古男儿。

10、男群舞:《熟皮》表演:那顺吉日嘎拉等

注:北方风霜雪雨的严酷自然环境造就了勇敢不屈、奋发图强的蒙古男儿们,他们不论在寒冬酷暑还是任何艰难的条件下,依然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体现了蒙古人的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特质。舞蹈《熟皮》以蒙古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熏皮的完整工序为题材,用艺术形式再现了蒙古族游牧时期生产生活方式,以独具地域特色和风格展现了乌珠穆沁人民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

11、女声独唱:《向往草原》 演唱:阿木古楞

注:歌唱草原的辽阔壮美,用歌声演绎思忆草原,眷恋草原,向往草原的情怀。

12、女群舞:《高雅丽》 表演:敖登高娃等

注:辽阔的内蒙古有着五彩缤纷的服装艺术,美丽的乌珠穆沁有着色彩斑斓的服饰文化。内蒙古各个部落的服饰文化各有不同。西乌珠穆沁旗被誉为“民族服饰之都”,舞蹈《高雅丽》展示乌珠穆沁姑娘们的端庄大方又不失活力的特质体现传统的乌珠穆沁部落服装服饰的文化魅力。

13、民乐合奏:《黑牧日》表演:图布新布和等

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一个历史悠久的的部落曾过着远古的游牧生活,你听……草原上的风吹过,这里,飘来了古老民族悠扬的琴声……

14、歌曲:《锡林郭勒草原》

演唱:布仁吉日嘎拉、额尔登朝克图、阿木古楞、乌云苏乙拉

注: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起来,描述了锡林郭勒草原的景色秀丽,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歌颂。锡林郭勒草原上,有一首古老的歌,歌声激荡在我心头,那就是骏马的传说......

演职人员分配:

领队:阿荣高娃

导演:乌英嘎

主持人:道力根

调音师:额日和穆陶格陶

温馨提示
扫码下载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