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票需知

限购说明每单限购6张座位类型现场不设座位,均为站席观演
儿童入场提示1.2米以上凭票入场,1.2米以下谢绝入场电子票本项目支持凭电子票入场。
-请至少提前一天购买,开演前24小时内,票牛会发送取票短信,请按短信提示内容取票。

项目简介

展览信息

 

暗光 Noire Lumière

 

展期:2020.11.15 - 2021.04.05

场馆:上海市 | 昊美术馆(上海)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特殊时期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1:00-18:00,每周一闭馆/17:30后停止入场

票价:

日间全价通票:100元(昊美术馆一楼、二楼、三楼展览)

优惠票价:60元(昊美术馆一楼、二楼、三楼展览)

 

* 优惠票:

仅限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生或65岁以上老人,需携相关证件于现场购票

 

* 免票:

75岁以上老人、身高120cm以下儿童、残疾人士,凭有效证件免票

 

 

展览介绍

 

昊美术馆(上海)十分荣幸地宣布将在2020年11月15日至2021年4月5日为公众呈现展览“暗光”(Noire Lumière)。作为上海首家夜间美术馆,本次展览是昊美术馆(上海)自2017年9月开馆以来的第十七个展览。

展览汇集国内外14位/组艺术家,包括乌拉·冯·勃兰登堡 (Ulla von Brandenburg)、何采柔、蒋志、娜布其、汤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劳瑞·普罗沃斯特 (Laure Prouvost)、邦尼·罗杰斯 (Bunny Rogers)、泽拓 (Hiraki Sawa)、孙原&彭禹、陶辉、杨福东、梁慧圭 (Haegue Yang)、杨健、杨沛铿,邀请观众进入一个由一系列边际空间所连接的场域。

 

展览的中文标题“暗光”首先提示了一种不尽明确的时间:无论是白日将尽、黎明之前或在彻 底的黑夜中——暗光的时间是一种缠斗状态。当我们用明确的语言——技术的激进、灵晕的消失、身体的瓦解、话语的对立和权力的统一——来描述当前的世界,其本身就提示了一种因过度清晰化而产生的盲视,这种盲视意味着他者的失踪和边际空间的抹除。

 

作为展览的“暗光”并不致力于在该语境下实践对“灵晕”再次召唤,它将对幽暗的复归悬置于流变的情境之中,以作品本身为语境,向他者的不可能性敞开。展览在此“反转语境”下,由“暗光”和“暗光档案”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构成。“暗光”是对异质性的激活,其调动的知觉潜行于记忆、梦境甚至惊骇、失神的状态,但它并不指向神秘主义及借其笼统概括的尚不可知的一切;而“暗光档案”即是将“暗光”带离神秘主义猜想的行动,一个隐匿于暗中的无名者与消失事物的显现。

 

这两条线索将带你扬弃二元表述的孤独追问,转而进入一种双向进行的运动,一方面作为对既有机制的易轨和逃逸,另一方面是对不可能的他者的无限接近。在这样一种运动中,历史方得以实现其自身。也正是这样一种运动,将“暗光”推进至一种决定的时间,一种指向成为之不可能性的成为。

 

 

作品介绍

Ulla von Brandenburg, Personne ne peint le milieu, 2019. Dyed fabrics (dimensions variable), 16mm films transferred to hd video, color, silent (variable duration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ilar Corrias Gallery (London)

 

 

乌拉(Ulla von Brandenburg)的作品《无人之境》将观众投射到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在一个由泛白的蓝色旧布组成的迷宫里,一段水下拍摄的影片投影其上。虽然人类的形象在此间是缺席的,身体却借助各种参照物——镜子、匕首、裙子、一片面料等——实现了在场。面料来自于艺术家早前的装置作品,这种重复利用凸显了艺术家对创作的一种态度:艺术作品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模块化的便携材料能够实现作品的循环和交流。由此,乌拉·冯·勃兰登堡赋予了这件装置以隐喻性,使其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故事之间的某种载体。作品将观众带入一个看似无解的世界,在这里,一切关系都是错置的,一切形式都已消融。

何采柔,《等它飘到我面前, 我会想起》,2017,空间裝置尺寸依场地而定致谢艺术家图片致谢摄影师赖志盛

 

 

何采柔的空间装置《等它飘到我面前, 我会想起》聚焦于现实中等待的场合,透过空间的重复与扭曲带出观者的身体记忆。透过一种新的距离,一种不同的空间关系,这些一般的经验引发了在现实里不易察觉的焦虑。

蒋志,《空格之书》,2018,纸质书,18.7x13x2cm,书籍设计:何见平,致谢艺术家与魔金石艺术空间

蒋志,《字》,2018,单屏高清录像,彩色,有声,15分49秒,致谢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

蒋志,《黑东西》,2019-2020,小说,书籍设计:张琪,致谢艺术家

 

蒋志的创作跨越绘画、影像、摄影、装置、文本等诸多领域。同时,文学和写作也贯穿了他多年的创作历程。在他的许多创作过程中都有写作的部分。写作作为一种非常直接易行的训练心智能力的手段,可以让他“多一分清醒,多一分对自己的局限的察觉”,让他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逃出“自我”的“牢狱”。 

娜布其,《真实发生在事物具有合理性的瞬间吗?》,2018控制器电箱,玻璃钢喷漆奶牛模型,平板小车,电瓶,不锈钢轨道,户外球形灯,仿真植物,泡沫石头,树脂柱子,图片喷绘布帘,镜子,尺寸可变,致谢艺术家与马凌画廊

 

 

娜布其的作品《真实发生在事物具有合理性的瞬间吗? 》诠释了一种“在场”的状态。事物的存在由周围环境引发关联而来,与时间的相关性又导致这一存在必然只是偶发的瞬间。通过不同的空间形式组合,来重现记忆深处某一似曾相识或曾被忽略的场景。通过为观者提供在场的实感,来探索难以界定的真实概念。整件作品采用仿真材料,构建了一个看似贴近自然、充满童趣的室外现场。这些材料通过组合放置与空间产生关联,营造出某种美好情境。于此同时,也在探寻未经雕琢的材料与作品定义之间未明的界限。

Tony Oursler, Elements (Six), 1997-2000, Six 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projection on six white spheres of varying sizes), Duration: six ten-minute video program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Gallery

 

 

汤尼·奥斯勒(Tony Oursler)的代表作《要素》,其创作从1996年延续至今,表现方式为在树脂球面上进行三维投影。《要素(六)》中包含6只眼睛,寓意指涉交错的视线以及观者在球面间走动时变化的关系。在虚拟图像生产的概念中,眼睛是一种独特的连接器。其自然形态好似相机暗盒,是所有媒体中图像构建的主要形式。作为人与虚拟图像生产之间的纽带,眼睛在奥斯勒的作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这组作品中,艺术家表现了人类与技术和自然之间多元而充满变数的关系。例如,其中一只眼睛利用红外技术探测地球内部,在一片漆黑中观测石笋和石钟乳。一只则是关于监控技术,指涉冲突和战争。一只眼睛被动地观看着投射在其角膜和虹膜上的商业广告。还有一只眼睛里满是电磁机械内部工作原理以及生产电视和电影的电路板设计。火元素也出现在一只眼睛里,画面是一些从影片中剔除的爆炸特 效。最后,透过第六只眼睛,镜头中的光晕和日晕实现了对光的探索。这些眼睛在空间中以开放的形式排布,向观者发出邀请,加入到这些眼睛所构建的视觉参照中来。随着观者越来越意识到置身这一沉浸式装置所带来的艺术体验,艺术家希望激发观者内在的强烈视觉体验。

Laure Prouvost, Wantee, 2013, HD Video, 14 minutes 24 seconds,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isson Gallery

 

 

劳瑞·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在坐落于英国湖区的格里泽戴尔艺术空间(Grizedale Arts)打造了一个泥泞的暗房间,这里成为其新录像作品《要茶吗》的拍摄背景。这间屋子设定为普洛沃斯特幻想中祖父的客厅。这位虚构的亲人被设定为一名观念艺术家,也是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的密友。普洛沃斯特的作品取材于施维特斯作品的两方面特质:一来是他那些著名的“梅尔兹”(Merz)理念下的作品,二来是相对传统的肖像与风景画作品。此外,这间屋子还有着茶室的特点,这一灵感来自于施维特斯伴侣的昵称“Wantee”,因为她经常会问大家“要茶吗”(want tea)?普洛沃斯特将语言和图像相结合,构建臆想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又让人不安,进而探索虚构与现实的错位。在这件新的装置作品中,普洛沃斯特呈现了艺术家对于后人如何解读自己作品的无能为力,以及艺术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变迁所发生的变化。

Bunny Rogers, Mandy's Piano Solo in Columbine Cafeteria, 2016. Installation view, Columbine Cafeteria, Société, Berlin, 2016. Photo by Uli Holz.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ociété.

 

 

邦尼·罗杰斯(Bunny Rogers)的动画电影《曼迪在科隆比纳咖啡馆的钢琴独奏》中,曾客串出现在《克隆高校》里的曼迪·摩尔在科隆比纳咖啡馆里弹着艾略特·史密斯的曲子。除了一台钢琴,屋里再无任何家具。消防龙头里喷出的水变成了雪花缓缓落在地上。罗杰斯将个人记忆和经验中的视觉符号与隐喻意义与网上话语和虚拟世界塑造的历史记忆糅合在一起,试图厘清社会如何处理集体创伤。

Hiraki Sawa, did i?, 2011, single channel video (stereo sound, black + white), 9 min 54 sec,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Ota Fine Arts

 

 

泽拓(Hiraki Sawa)的作品《我做过吗?》是其臆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组由录像、电影和装置共同构成的系列作品围绕记忆消失这一主题展开。该系列始于发生在泽拓朋友身上的一桩怪事:2007年夏的某天,他的朋友忽然失忆。他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小睡了一会儿,醒来后就丧失了全部记忆。他和艺术家相识于1998年,两人是多年好友。他们一起在伦敦市中心的一家书店工作。下班后会结伴去唱片店淘黑胶唱片。朋友会向泽拓介绍他从没听过的音乐。他们一起吃饭,一起旅游……但一次20分钟的午睡却让这一切荡然无存。

 

泽拓的艺术实践常围绕记忆,那些他曾经见过或以为自己见过的、甚至那些他潜意识里出现过的人物、符号和事物。在作品《我做过吗?》中,泽拓认为“失忆”是一种“擦除”:就像从纸上把(石墨)铅笔留下的线条擦掉。他从一个小房间外审视自己,看着自己擦掉月亮的图画。记忆如何影响我们和我们的生活?又如何想象并创造艺术?我们的大脑试图填补其中的空白。那便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地方。

孙原&彭禹,《亲爱的》,2019,硅胶,玻璃钢,钢筋,气泵,气罐,塑料管,椅子尺寸170x160x140cm,致谢艺术家与长青画廊

 

 《亲爱的》构思于孙原&彭禹2009年的作品《自由》之后,用气动原理代替原先的水压原理的实验,分别于2013和2015年在巴黎和香港以不同方式展出,最后则在201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Arsenale)以插入“林肯的座椅”的方式完成呈现。

透明的玻璃将这把仿制的林肯座椅与观众隔离开,一根黑色管子平静地蜿蜒在座椅下方,一束审问式的冷光投射其上。忽然,这根管子毫无征兆的抽动起来,伴随着剧烈的喷气声在玻璃内部四处抽打,留下一道道鞭笞的痕迹。当人们还来不及作出反应时,一切已骤然停止。

然而在这令人惊骇的场景中,座椅的主人始终缺席。艺术家孙原说:“如果一个要坐进这个座位的人,他必须将这根管子从自己的肛门插进身体,才可以与这样的灵魂融为一体。”作品本身并没有指涉具体的事件,却将技术、权力、酷刑与缺席的肉身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被裹挟在这重重关系中的个体欲望,放置在一个尖锐的临界点上展开拷问。

陶辉,《南方戏剧史A幕》,2018。《南方戏剧史》作家冷水花访谈:单频道录像,彩色,有声,10分46秒。冷水花青年时代,No.1/2/3,摄影,艺术微喷,尺寸分别为45.5 x 64.6 cm,48.4 x 69.6 cm,10 x 15 cm。写字机械臂,装置,综合材料,尺寸可变。致谢艺术家、马凌画廊(香港,上海)和施博尔画廊(柏林)

 

陶辉的作品《南方戏剧史》是一本虚构的书,其内容主要是作者的个人经验和道听途说的记录,它不是 一本常规意义的史论著作,其中的故事发生在民国 20 年到民国 70 年两岸间,冷水花是其 虚构的作者,这个项目将分为多幕展示,本次展示的A幕主要着重于作者冷水花的塑造。

杨福东,《夜将》,2011,单屏电影,35 毫米黑白电影胶片转高清,5.1 声,19分21秒。音乐:金望,致谢艺术家与香格纳画廊

 

 

杨福东的作品《夜将》,其名字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夜将至”,意味着黑夜即将来临;另一层则是暗指“战斗到最后的将军”。黎明来临的时候,这位将军会继续存在或者消失。影片中人物的设定都具有象征意味,并以时空错位的方式演绎。一个是象征着战争精神的古代英雄斗士;另外有两个身着现代戏服如幽灵般穿梭在画面中的男孩和女孩;以及一个古代公主。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艺术家以潜意识中面对残酷现实的思考构建了影片中纵深交叠的叙事结构。

Haegue Ya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Studio Manuel Raeder, Field of Teleportation, 2011, Digital color print, Variable dimensions, Photo: Florian Kleinefen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心灵传输场域》是梁慧圭的首个墙纸作品,开启了艺术家后续一系列创作的序幕,体现了她对“平面性”(flatness)性的动态研究。

这件作品由梁慧圭与柏林平面设计师Manuel Raeder合作,为画册《疯狂反重力》(2011)而创作。画面中各种参考图像与作品图、展览图层层堆砌。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单纯地把图像堆叠起来,不考虑它们是否有任何共性或者尺寸、顺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艺术家呈现了一个去阶层化的表面。在《心灵传输场域》中,梁慧圭本人雕塑和平面作品中出现过的剪影图形,以及根雕、浮木、火山石等她感兴趣的器物,以“心灵传输”的方式脱离了重力、比例、重量和深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原来的结构和语境中剥离,成为某种 “类档案”。

这样的记忆景观可以追溯到梁慧圭对道教关于“动”和“遁”等概念的研究。这个被压缩的二维空间提示了物质性、时空、距离和记忆所构成的复杂网络,并在展览中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空间。在这部关于文化离散和物质混合的类档案中,艺术家试图提出某种超越同质化与差异性的可能,通过“心灵传输”打造某种时空错置场域。

杨健,《雨水》,2018,机械装置,致谢艺术家

 

杨健的机械装置《雨水》利用在城市中收集的旧钥匙,串连成为一个缓慢运动的阵列,提示着这些钥匙曾经打开的空间和手握这些钥匙的人。钥匙连接着这个时代或任何时代的许多关键词:安全,空间,希望,权力,金钱……它重得就像悬在城市空气中的银灰色的雨水,轻得就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钥匙所携带的关于过去的信息,在展览中构成了某种全新路径,通往关于即将消亡或生成的谜题。

杨沛铿,《暗日》,2016,红外线加热灯,红色涂层射灯,90×90×10cm,致谢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

杨沛铿,《极可意》,2016,鱼缸、鱼缸加热棒、LED灯,141.5x100x50cm,致谢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

杨沛铿,《鸽翼(三枝玫瑰)》,2016,白色人造玫瑰,瓷,橙花水,34.5x7x7cm,致谢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杨沛铿,《鸽翼(七枝玫瑰)》,2016,白色人造玫瑰,瓷,橙花水,44.5x7x7cm,致谢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

杨沛铿,《暗房亭》,2016,金属,木板,合成革,加热灯,加湿器,镜子,黑沙,电源插座,336x200x200cm,致谢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

 

 

杨沛铿的作品“不暗的暗房”创造出一个系统性的展览空间,当观众进入其中时,即与之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进而得以从固有的观看模式中被解放出来。展厅内所呈现的不同程度的昏暗,唤起人们在某些公共环境中可以获得私密空间的感觉。

 

在入口处,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组镜面更衣柜。这些更衣柜用以反射出周边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同时也鼓励人们脱掉冬季厚重的衣物并把它们存放在更衣柜(这个装置作品的隔间里)。在此,观众面临着一个选择:是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来审视这个开放性的实验,还是扮演一个虚拟的角色从而融入到这个叙事性的空间中去。此外,艺术家将红光灯、加热鱼缸、人工合成白玫瑰和经过改装的双层桑拿室等等物件组建成舞台布景似的场景,以引发观众不同的反应。通过从植物生态学和水产养殖业中借鉴来的监管系统,艺术家利用不同物件的特点突出了它们在封闭的机械系统内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并且使之与社会工作阶级结构和社会监督机制结合在一起。

 

 

 

 

 

关于昊美术馆(上海)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出于对公众性的考量,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至夜间10点,目前特殊时期开放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6点(周二至周日)。

昊美术馆(上海)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户外艺术项目,聚焦艺术、设计与科技等多领域的跨界,建立国际化的交流及展示平台。昊美术馆曾举办“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户外电影节”、“雕塑公园”等国际交流项目和户外活动,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新地标。

 

 

温馨提示

 

1. 特殊时期17:30后停止入馆

2. 昊美术馆有权调整展厅开放时间和活动安排

3. 1.2米以下儿童免票,75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士凭有效证件免票;本科或以下学生可购买优惠(60元),须持有效证件于昊美术馆前台直接购买

4. 门票请妥善保管,入馆后请保留门票以备查验及他用

5. 门票一经售出,不予退还,展期内入馆一次有效

6. 禁止携带食物、水、饮料、打火机、婴儿车、三脚架入场

7. 大背包、双肩包需寄存

8. 未经允许不得录像及录音,摄影禁止使用强闪光灯

 

温馨提示
扫码下载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