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伯格曼:戏剧永远都是我的脊背、我的支柱

英格玛·伯格曼为世人广泛所知的是其电影方面的成就。

英格玛·伯格曼

上世纪50年代,伯格曼在电影艺术方面成熟起来,随着《仲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等影片,他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

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伯格曼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

1957年《野草莓》拍摄时的伯格曼

他曾四获奥斯卡金像奖,是戛纳、柏林等国际戏剧节的座上宾,被无数电影工作者奉若神明。后人将其同前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代表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  

1963年《沉默》拍摄时

英格丽·图林(左)和英格玛·伯格曼(右)

毫不夸张地说,英格玛·伯格曼是诸多当代导演的“启蒙老师”。

华人导演李安曾表示,自己能走上电影道路,是受伯格曼的经典作品《处女泉》的影响:

“ 它的画面和主题,深深震撼了我,《处女泉》成了把我点醒的启示录。自那以后,我觉得自己彻底改变了,我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电影。”

左为李安,右为英格玛·伯格曼

在伯格曼垂垂老矣之时,李安还曾怀着儒慕谦卑之心前去大师居住的法罗岛拜访,两人的拥抱简直就像是信徒在拥抱上帝,令人动容。

美国黑色幽默大师伍迪·艾伦也曾在《时代》杂志的访谈时回忆自己的偶像,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认为电影界没有人能像伯格曼一样全能。  

英格玛·伯格曼部分电影作品

尽管被誉为当代电影大师,但伯格曼对戏剧却更为偏爱。

他曾这样俏皮地形容戏剧与电影:

“ 戏剧是开始,是结束,是一切的一切;而电影只是关乎屠夫和娼妓的交易……对我来说,戏剧永远都是我的脊背、我的支柱……”

戏剧舞台上的英格玛·伯格曼

伯格曼的戏剧生涯比影视实践来得早些:1938年5月,在奥尔夫先生戏院第一次排演舞台戏剧《向外驶去》;1944年,伯格曼开始职业戏剧生涯。随后的60多年间,他曾先后在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以及瑞典的哥德堡、赫尔辛堡等剧院担任戏剧导演。  

1938年舞台剧《向外驶去》排练时

英格玛·伯格曼与演员们

伯格曼创作的戏剧作品约170部,产量约电影作品的3倍,其中70余部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清晰紧凑的舞台语言、极具个性的艺术阐释、风格独具的艺术表现,使伯格曼成为欧洲当代戏剧舞台上最激动人心、最具革新精神的导演之一。

1961年瑞典皇家歌剧院《浪子的历程》

英格玛·伯格曼(中)与凯斯汀·梅尔(左)

他多数的艺术创作交织着宗教、死亡、疯狂和孤独,将严肃的思辨、深沉的哲理注入作品中,自省的同时也促使观众思考现代人类的处境。伯格曼用独到的手法和方式,探入人性深处,重新诠释了人类的痛苦。这样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被世人认为可与伟大的欧洲文学媲美。

2002年《鬼怪》排练时期

英格玛·伯格曼(中)与潘妮拉·奥古斯特(左)

甚至在西方构成了一种“伯格曼现象”,即伯格曼的每一部杰作都成为西方知识分子生活中必要的一部分。他的名字——“伯格曼”——已经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名词”,成为与西方文化习俗血肉相连的一部分。

2018年,是这位艺术家诞辰的1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位艺术巨匠。

5月,伯格曼创作的剧本《灵魂的故事》将以独角戏的形式首次来华,与沪上观众见面。

《灵魂的故事》(A Spiritual Matter)是伯格曼1972年创作的剧本,最初他想以此剧本拍摄一部仅有长镜头的电影,但伯格曼看好的女主角却婉拒了他,计划也就此终止。直到1990年,《灵魂的故事》才以广播剧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灵魂的故事》手稿

1990年《灵魂的故事》广播剧

左为女主角简妮·弗雷德曼

右为英格玛·伯格曼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美的角色之一。

——苏菲·玛索

后来,世界各地的剧院陆陆续续地将这个故事搬上戏剧舞台。有“法兰西玫瑰”之称的女演员苏菲·玛索对这位艺术巨匠十分推崇,在伯格曼逝世后,她主演了戏剧和电影版本的《灵魂的故事》。

2015年《灵魂的故事》电影剧照

《灵魂的故事》延续了伯格曼一贯的创作风格,依然是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女主人公维多利亚•埃格尔曼(Victoria Egerman)年过四旬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她内心不断在假想着与他人的对话——与丈夫、朋友、女佣、父亲、陌生人,最后甚至是与自己的对话。过去和现在交织,幻想与现实互换。  

2015年《灵魂的故事》电影剧照

伯格曼以“日记”形式侧写了女主角的多个生活片段,以一个被精神疾病折磨的女人抛出他的一系列问题:人们在生活中不停变换着各种社交面具,有时换得比天气还快,这还是生活吗?这样又何异于生活在疯人院呢?或者人生本就是一出疯狂、歇斯底里的戏?

2015年《灵魂的故事》电影剧照

可惜的是,据目前的资料显示,这样一部好的作品却从没有在华演出过,可能是因为将其舞台化难度过大,无论是对导演或是女主角,专业素养都要求极高。

也因此,今年5月将与沪上观众见面的这场独角戏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在官方收录的改编中

未有中国剧团进行商演

也无外国团队来华演出

此次将来华首演的版本由立陶宛VMT国立剧院制作,基里尔•格鲁萨耶夫(Kirilas Glušajevas)执导,立陶宛女演员金特•拉特威奈特(Gintarė Latvėnaitė)实力出演剧中角色维多利亚。

纤细敏感的情绪、极有冲突的爆发,一张一弛间,主演必须精准地控制对自身情感的调度。而导演也很好地从伯格曼的文字中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孤寂与痛苦,通过多媒体将空间层次化,以此来突出主人公的摇摆不定、挣扎与绝望。

《灵魂的故事》剧照

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名剧展演

纪念电影大师伯格曼诞辰100周年

灵魂的故事

A SPIRITUAL MATTER

立陶宛VMT国立剧院

THE STATE SMALL THEATRE OF VILNIUS

*本台演出建议16岁以上人士观看

即将开票

剧院

立陶宛VMT国立剧院坐落于立陶宛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维尔纽斯,拥有建筑精美的剧场和才华横溢的剧团。剧团成立于1990年3月2日,2005年正式迁入维尔纽斯市中心拥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剧院中,逐渐成为维尔纽斯市乃至立陶宛的文化名片。

立陶宛VMT国立剧院

导演

导演基里尔•格鲁萨耶夫(Kiril Glusajev)毕业于立陶宛戏剧与音乐学院,师从里玛斯·图米纳斯(Rimas Tuminas)。自2005年起,他不但参演里玛斯·图米纳斯以及编导安吉莉卡·科林娜等人的作品,同时也创作、导演自己的作品,包括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母亲》、维尔·普里亚日科的《短裤》、伊万·维里亚帕耶夫的《梦》等等。

《灵魂的故事》剧照

主演

金特•拉特威奈特饰演的维多利亚展现出作为上流阶级女性的焦虑和桀骜不驯的本性,以及她渴望成为演员而未果的失落梦想。舞台上的维多利亚变换着各种身份角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的女人形象,而通过舞台投影,我们可以最终发现她似乎找到了自我。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