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Lv6
    Alex蕾蕾
    Lv6
    2018-11-03
    有一段时间总是会看到有人提《月亮与六便士》,一直是好奇的,我就告诉自己,如果哪天我看了音乐剧版,我就去把书给看了。自己对经典作品一直有恐惧,尤其是目录显示有近60章,觉得有点长呀,可一旦开始看才发现每一章字并不多,越读越有意思,根本停不下来。我看的是今年8月份的演出,之前的2轮刚好都错过了,本想着可能没有缘分的,毕竟心念一动和真的翻开一本书,还是有一段心路历程的。 音乐剧里,斯特里克兰的故事主要是分三个时间段;对应三个女人:斯特里克兰太太、斯特罗夫太太、爱塔;对应的三个地点分别是英国、巴黎、塔希提。剧里是先看到了斯特里落魄时候的样子,之后再跳回最开始,一步步看着斯特里从呆板木讷→到听从内心对绘画的渴望,眼中有光→到最后完成了脑海中的画作,同时也疾病缠身,凄然死去。在英国,斯特里有不错的收入,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用世俗的眼光看,生活幸福,好像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泯然众人。物质的殷实填补不了精神的空洞,斯特里抛妻弃子,毅然去到巴黎追求理想,冷酷无情,断了一切回头的可能。斯特里如果是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的,斯特里克兰太太觉得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他回来;可如果是为了理想,斯特里克兰太太感受到的却是彻底的绝望,无能为力的孤独。斯特里在出走之前已经悄悄画了一年,妻子却没有丝毫地觉察,这样的婚姻真的幸福吗?斯特罗夫虽然平庸,但他对美的感知和虔诚,对天才的宽容,已经达到一种献祭羔羊般的伟大了,旁观者会替他不值,怎么会有这么没骨气的人啊!可是无底线的付出就真的无法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吗?最近看《一本好书》,蒋方舟说,生活对小有才华的人是最残忍的。望得到月亮,而能力又不足以够到,低头捡六便士,又心有不甘。有人会说,如果每个人都像斯特里克兰这样,那社会不就乱套了吗?可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啊,就是因为斯特里是社会中的极少数,他的纯粹才那么引人注目;如果斯特里是普遍存在的,那他就不特别了,而斯特里根本不可能普遍存在。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必须做某事的本能冲动,迷茫才是普遍现象;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了精神世界完全抛弃物质生活。成功学告诉你,无论你做过什么,只要最后成了,人们就会原谅你所有的过错,成功人士的光环自带滤镜功效。世俗的成功终归是六便士。你敢不敢只是因为热爱,敢不敢完全无视他人的目光,敢不敢全身心的投入后付之一炬?有人会为了梦中的财宝卖掉羊群,前往埃及金字塔;有人会为了让自己能够忍受平庸的生活,继续活下去,而永远不启程去麦加。并非所有的人都以一样的方式对待梦想。 除了斯特里克兰,布鲁诺船长和亚伯拉罕也是艺术家呀!内心激励自己的欲望,有人选择用绘画来表达,有人选择生活,有人选择放弃世人艳羡的一切,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亲历者,别人生活的旁观者;亲历诉诸感受,旁观诉诸理性;经历可以类似,感受顶多是共情,喜乐还是悲苦,值得还是荒废,问自己的心啊!如果斯特里克兰太太选择不原谅,才能让自己好受些,为什么要逼自己大度呢?如果爱塔选择照顾斯特里,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占有斯特里的时间,就已经很满足,这样的结合就不幸吗?斯特里还是那个斯特里,并没有变得更可爱,可是在塔希提,人们对他更多的是同情和帮助,在巴黎则是嘲笑和唾弃。用书里的话就是: “我总觉得有些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偶然的命运将他们丢到特定的环境里,但他们总是对某个不知在何处的家乡念念不忘。他们是生身之地的过客,从孩提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径,或者曾在其中玩耍过的热闹街道,都无非是人生路上的驿站。他们始终把亲友视如陌路,对生平仅见的环境毫无感情。也许正是这种疏离感推动他们远走高飞,去寻找某种永恒的东西,某片能让他们眷恋的土地。也许正是某种藏得很深的寻根意识,敦促这些天涯游子重返他们的祖先在湮远的太初便已离开的故地。有时候,人会偶然造访某个地方,却神秘地感到这里就是他的归宿。这里就是他朝思暮想的故乡,尽管周边的环境他从未见过,尽管当地的居民他素未谋面,他却愿意安顿下来,仿佛这些都是他生来便已熟知的。在这里他的心终于不再躁动。”
    3回复
    17赞
回复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