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Lv5
    urnotivy
    Lv5
    2019-11-17
    #革命之路# 1116repo @美琪大戏院 明星们越来越多扎堆来演话剧,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其实只要用心而不是“走穴”,观众或多或少都会买账的。 剧名《革命之路》的意义不仅是因为惠勒夫妇居住在一条名为革命路的街上,也因为这是一场夫妻双方面对的婚姻革命—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然而,这场革命是否真的称之为革命呢? 剧情开篇就是一场夫妻争执爆发戏,非常直接的把夫妻间的矛盾铺开来放在我们面前——两个曾经都有自己人生梦想,对婚姻充满计划的年轻人,不断趋于现实生活,被琐碎磨平自己,似乎有一个如果微光般存在于混沌中的机会,于是April去实现了演员的梦想,于是Frank八面玲珑接待那些街坊邻里,于是这出稀巴烂的剧,重重的敲碎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感情。 夫妻档联袂主演自然有场外感情加分的因素,对手戏也会比较让观众信服。沙溢的台词比预想的要好,虽然吃了几个螺丝,却处理得不错。只是喜剧演员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很多台词都莫名引来哄笑,很难有悲调带入感,这当然不算是演员的问题(笑…)。相比胡可,就稍显弱了,方一开始的台词基调就定得太高,到后面的争吵高潮戏,都差点怕她喘不上气来。这样就使得极端激烈的争吵戏,戛然而止,无力感尽显。此外,也应该是影视剧演员很难转到舞台剧演员的困境,他们更习惯与对手演戏,而不是面对观众。私以为,《革命之路》的剧本更合适电影的大特写,遥遥望向舞台的我们,很难感受到细微的表情和肢体变化,也就让剧的逻辑不顺畅起来。众多演员中,似乎唯一让观众感受到调动舞台的反而是神经病邻居John,他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或许才是这混沌关系中最能点睛的一笔,他的两次出场,一次坚定了惠顿夫妇前往巴黎的信心,一次又催化了俩人的分崩离析。“他有病,他有病”,诚如其母Helen道歉时所说的,在旁人看来有病的John难道真的疯魔了?还是是唯一在场清醒的呢?   一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模范夫妻”,遭遇的七年之痒,一定意义上并不单纯因为丈夫的出轨,妻子的强势,隐藏其下的,却正是我们所谓的三观不合,热恋的激情掩盖了自己性格的缺陷和短暂的妥协,时间的推移,揭露了彼此的真面目,一个是麻痹自己对生活得过且过的男人,一个是不想妥协甚至有点小自私的女人,于是婚姻解体,生活崩溃。   其实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都淡化了原著的当时代下的政治背景气味,把环境局限在一段感情里,即使如此,却反而更凸显出矛盾和无力感。惠勒夫妇的革命之路始于彼此信心一致想要打破困境,到巴黎去,这份勇气被丈夫的升职妻子的意外怀孕搁浅。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动于沙溢胡可那段在众人非议中翩翩起舞,飞翔在巴黎上空的短暂欢愉,那一刻尽管只存在分秒却难能可贵地让他们的思想在某一瞬间同行了。与社会大众背道而驰,标新立异,追求自我的价值,不墨守成规,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心理暗示,Frank的才能终显现,April的肚子终大了,却也是悲剧的真正开始。 革命之路,未必是通往成功的革新。在这条路上,April试图在婚姻的中再次寻找自我,却困顿于当时的法律和社会——无法堕胎、离婚,她的固执和倔强,甚至说消极的反抗,把她愚蠢地引导了死亡。胡可在最后一段与丈夫早餐话别和自己给自己手术的独白,都显得略虚浮,无法很好的驾驭,让观众的情感点很难与April契合。Frank甚至没有真的走向革命的路,他始终是被妻子拖着拽着推着前进,还偶尔走到了岔路上,一个习惯画大饼的男人,一个遇到事情就脾气爆炸恶言相向的男人,是永远无法遇到革命胜利的曙光。沙溢在剧中越演越渣,最后爆发戏的话,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原本怒气冲冲妻子会选择堕胎的他,却毫无逻辑的说出宁愿没有这个孩子的话。两人的失败革命,实也属极端夸张的例子了。   舞台和灯光的呈现似乎远好于其余,简单明朗的线条和快节奏切换适应各个场景的灯光,,很融洽勾勒出了所呈现的效果。演员的服装发型配饰等,也都是用心思的了。把故事放在一个倒叙和插叙的时间关系里,通过明快甚至刺眼的屏幕闪回一些过往片段,有一些可惜了。轨道的声音和工作人员的乱入,略微影响了整体。   尽管这是一出可以批判出许多不足的剧,我却很想为沙溢和胡可加分,本来在现实生活中,夫妻能一起去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就很想让人珍惜和赞叹的了。就算是为了这份尝试,我也买账了。 话说,我也想去巴黎了。
回复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