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Lv2
    站内采购
    Lv2
    2023-05-13
    首先想说,这几天单曲循环的,都是这首歌,抚慰心灵,涤荡灵魂。歌词大意“怀有敬畏的想象”,就好像对照呼应着《12个人》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保持合理的怀疑”...... 上话舞台版《十二个人》,带给观众的冲击力、带给观众的自省思考,是我看一遍就爱上且决定n刷的不二理由!上话版《十二个人》其严密的逻辑性,完全符合我所喜欢的1957年美国版黑白电影《十二怒汉》。剧场版相较于电影版本,最大的优势,就是演员更能直观饱满地呈现“怒”的成分,作为观众更能近距离沉浸式地体会、接收到“陪审员”“怒”的成分!尤其是严丝合缝、卡点精准的舞台走位,掷地有声、句句扣击心海灵魂、字字敲醒内心公正与勇气与生命尊严的台词设计与节奏! 很荣幸,这场近2小时唇枪舌剑、鏖战群雄、酣畅淋漓的激辩,不仅于法律理念输出上引人深思,在层层递进、扣人心弦地抛出关于人性与社会等严肃而沉重的话题上,更是“不留情面”,发人深省。 舞台上,十二个“陪审员” 舞台下,无数个“旁听者” 我们跨时空于平行世界里 扪心自问,又彼此聆听拷问 ...... P.S.此repo可能涉及细节或剧透 【先说见面会】 下午一个半小时的主创见面会,是我参加为数不多的与观众互动性、观众参与感最强的以及我作为观众能从导演及演员的陈述与分享中收获最多的一次体验。尤其是两位很是专业见地的观众围绕“主创是否需要听取观众反馈”辩题开展的长时间的各抒己见与唇枪舌剑,贺坪老师特意调整座位到舞台前方更能听清观众所讲的内容,甚至还蹲下来俯身倾听,很是耿直可爱~从这里开始到接下来最后的提问环节,导演和三位陪审员都给到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想法、感受与建议。认真营业,极其恳切~ 其中有位观众还是2011年看过《12个人》的老观众,令我有敬佩有羡慕!希望我这些年看的戏,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还能再会遇见~ 主创见面会一开始还有个环节挺有意思,在三位演员们介绍自己饰演角色后再补充说下自己现实生活中性格特征等各方面最贴近剧中的哪位陪审团成员?5号陪审员“周纪萌”觉得自己生活中更像12号,对任何东西都抱有想象力和想法,冷静做出最后判断;6号陪审员郭林觉得自己更像11号,儒雅内敛不张扬;8号陪审员贺坪觉得自己更介于4、11号陪审员之间,理性将究逻辑;原来此次复排导演徐紫东以前也是饰演2号陪审员的,不太会表达和梳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有点羞怯和社交恐惧症(果然是摩羯座,嘻嘻~) 而问到四位老师最喜欢美版电影、俄罗斯版电影、英国舞台剧、日本版、上话版等等哪个版本时,贺老师毫不犹豫地说眼前这版~哈哈哈哈,每次演都是最好的呢~ 嗯,贺ls说得很对,看话剧,认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话YYDS~ 【首刷前后】 12个人,1个密闭空间;没有一个人是坏人,反复说着同一个案件,随着怀疑与争论焦点的轮番夹攻,观众毫无厌倦逆反心理,皆是“越听越要听,越听越着迷”。“戏剧,不是一个答案,是一把钥匙”(下午分享会接近尾声时主持人说到的一句话,出自哪位老师已不记得,原话大意如此)——每个观众从每个陪审员身上get并解读出不同的人性感悟与自我反思,大概是这部原著不断被翻新演练和这出戏剧上演十余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密钥所在吧~ 看过好几遍具有超越时代意义的、被称为“伟大的辩证推理片”的1957年版黑白《十二怒汉》,对亨利·方达印象深刻;国内翻拍《十二公民》也在上映不久后刷过一遍,对何冰与韩童生老师的表演最是喜欢。u1s1,这是第一次看舞台改编版,所以大多精力都关注在了演员台词和走位、剧情延展和推进相较电影版有何相似或区别之处了,故而不能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地观察到瞥见每一位或在聚光灯下或在墙角落里的陪审员的微表情和肢体形态!而恰恰,面目情态、肢体动态,是上话演员们最扎实的功底与手法之一,也是《12个人》这出戏剧一览无余全程高压暴露在观众视野里最精妙绝伦之处!果然,《12个人》亦是一出值得n刷的戏剧!!! 【舞美】 极简的舞台风格,便于观众沉浸于案件本身。灰色转头砌垒的三面墙,肃冷阴森,舞台正前方刻进墙里的排风扇(复排导演说,舞美这里的风扇位置比之前降低了一些),两边12把椅子,头顶6盏吊灯,似乎也在静静等候陪审团的裁决。 P.S.唯一的遗憾,就是“陪审员坐席”离舞台前沿还有一段,以致于我为了看清演员们的面部表情和具体到手部动作被情绪所带动的细微之处,必须拿起手中的望远镜...... 而且,陪审员讨论刚开始讨论时,是十二人围坐一圈,故而7、8、9号陪审员是完全背对着观众的,而且从每个视角看过去,演员之间又都是相互有遮挡;另一方面,上话演员台词功底扎实稳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舞台上都是不戴麦直接靠原声力量传达到观众耳朵里的,但是此时这样的座位,从视觉与听觉上似乎于观众“不太友好” 【灯光】 灯光好像只变换过两次,一次,12陪审员开席后光线从尚显昏暗微弱到完全高光敞亮,直到最后一位“自视甚高”的陪审员终于投出了“无罪”一票、12陪审员依次拿上随身物品离开“囚禁”他们几小时许久的混沌空间,灯光又逐渐调案,至首席陪审员最后一个,关灯,消逝与观众视线...... 【道具】 除了凳子和风扇,还有凶器弹簧刀,小男孩和那位目击者证人老爷爷的家所在楼房的房屋平面图,7号陪审员自带的喊加油喇叭,给陪审团成员准备的水,陪审员自带的口香糖和润喉糖 P.S.一个略显空旷的“讨论室”舞台,只容纳了十二把木质椅子,倒是很符合“一个巨大的、散发木质香味的法庭”的原始素材 【声音】 开篇法官交代这出戏剧背景案件情况的画外音,陪审团开始讨论后门被从外面锁上的锁链画外音,贯穿全场的惊雷轰鸣声,以及后半段局势明显开始倒戈“无罪”后窗外突降急雨声(9号脱去西装外套后开始下雨)...... P.S.再次夸赞一下上话演员的台词功底与舞台表现力!无论是几近歇斯底里的怒吼和叫嚣,还是嗔怪牢骚的私语,清晰咬字的声音都是直接送达到耳朵里的,清晰线索的争辩是有理有据有节的,从陪审员端输出到观众端口的输入,显有信息主观能动“过滤”而造成的意外“损耗” 【动作】 当12陪审员先后紧凑地从后台走上来,隔着一定距离的观众是很难看清他们的脸,更不用说透过长相来区分每一号陪审员了(后续倒是可以从发色、马甲等等区分)。于是,透过台词语气与表情动作,12个人各自的职业与性格等等,立即鲜活分明起来!有了动作的加持支撑,演员的情绪&人物形象更立体、更外显,观众也能读懂12个陪审员为何会有当下如此的既定判断、思维方式与言语出入;再由此观赏其中11人如何一点点扭转自己的成见与偏见 e.g.“假设他有罪呢?”——在一开始只有8号持有“无罪”的合理怀疑时,6号对8号警醒说到,这对8号是始料未及的......下午贺坪老师提到他最喜欢这句台词时有说他在这儿特地做了点动作上的变化已表示情绪的突变,于是晚上我很小心留意——贺老师有个手拽小马甲的猝不及防紧张的肢体语言动作和不知所措震慑的面部表情,但马上又恢复理性勇敢的镇定 e.g.8号利用激将法“挑逗”2号于义愤填膺之下脱口而出“我要杀了你”,这段几乎是3号与8号之间第一番1v1对手戏,在拿刀手势的带动下,情绪爆发与收缩的节奏感,极棒~ 【剧本】 关于原始剧本故事Twelve Angry Men,是根据编剧雷基纳德•罗斯(Reginald Rose)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探讨"合理怀疑"、"疑罪从无"等法律理念。正如贺坪老师在主创见面分享会上说的:虽是国外的原剧本,但我们国内观众在理解上不会有丝毫障碍,因为情感是相通的,无非是语言顺序和俚语等的调整与寻找。复排导演徐紫东也提到,每个人都是一件乐器,他们在舞台上就是一曲交响乐,关键是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以及对谁说话的对象;找到台词的节奏和韵律,当然也会有现场创作。 其实整出戏看下来,轮番提出“合理的怀疑”的着落点与借力打力点,果真和我看过的黑白电影版所差无二,甚至可以说还原度极高!e.g.“打巴掌”与“揍”用词上的区别,凶器折叠刀的诸多疑点,“我要杀了你”这句常见的情绪宣泄语究竟在此案中有何意义,跛脚老头下床走到门口的时间与证词真伪,对街老妇人近视眼与穿着打扮习惯对证词可信度的影响,以及小孩在高度紧张施压情况下遗忘不在场证明的可能性,等等 在细节本土化方面,加入了:陪审员的女儿得了腮腺炎脸肿的像个胖头鱼;同时,剧本也保留了许多原剧作梗:爆米花广告词,热天气感冒,7号催着大家达成一致为了自己能去看球赛,回忆球队比赛那天突遭暴雨...... P.S.只是结尾,“执拗”了整场的3号,就被8号一句“这不是你的孩子”如此简单的陈述句,瞬间扭转观点看法而转投“无罪”?内心的释怀波动、思想的最后挣扎,有点简略、仓促了 【空间走位】 ①“12陪审员”一上台先自动按照讨论室里左右两边凳子的摆位分成两列就坐,然后在首席陪审员的指挥下大家拿着凳子围城圆圈坐下; ②再到“有罪”vs“无罪”剑拔弩张硝烟四起之后,之前的“圆”逐渐破圈、慢慢无意有意间被彻底打破; ③到了8号陪审员测算出老头目击证词的纰漏、实验从床上起来开门再走到楼梯口大门的预计耗费时间时,凳子的摆位基本沿着舞台前沿而横向平行着; ④再往后,“无罪”反超领先“有罪”,这时陪审员的空间站位已经肉眼可见的左右各自划分为营; ⑤当无罪与有罪有票比例达成9:3时,舞台不自觉地已经形成左右两侧与投票体量相对等的三角形分区站位——左侧,投“有罪”的三人,狭小的一个三角形;右侧,投“无罪”的十一人,庞大的一个近似等边三角形,与左侧三角形的顶点对立,又随时准备将其倾吞的架势 ⑥最后,只剩3号在左侧区域内坐定挣扎,等待着被8号说服...... 【时间把控】 近两个小时,演员几乎不停歇地表演,中间也没有黑灯换景转场,这对演员体力该是不小的考验吧~ 演员之间相互默契配合,对音调音量和频率节奏的把握与调配,是我觉得很舒服的,尤其这般高强度脑力轮转的情况下(对第一次看这个故事的观众来说,更加烧脑),能一直紧紧跟着陪审团成员的辩证法和逻辑思维走,不迷糊,不掉队、不觉累! 即便在“陪审员”没有台词的情况下,缩在墙边的椅子上或背对观众,或杵在“房间里”最远离观众视野的不起眼角落,也有各自在平复情绪、酝酿言语、理清思路或通过身体语言传递着什么 【陪审员席】 「Death is on their minds, Life is in their hands.」 本案中已有一人身亡 另一个人的生死掌握在另外十二个 素未谋面、平凡普通、生活不同、阅历不一 的“陪审员”手里,看似已成定局的“判决” 还有何可讨论之处呢? 就因为1/12的异议? 他们凭什么决断一个人的生死呢? 是谁又凭什么赋予他们身杀大权? 「讲理」的过程就这么开始了—— 1号陪审员 程子铭 饰演 职业:高中体育老师。从他例举球队比赛经历不难揣测,他似乎“惧怕”支持“无罪”者反败为胜 2号陪审员 司琨 饰演 没有自己想法,不太会表达和梳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有点羞怯和社交恐惧症 3号陪审员 王衡 饰演 暴躁的光头,其实本性不坏,也很清楚自己作为陪审团成员肩负的职责。但是就因为有个叛逆的儿子,为他付出一切,却得不到理应有的回报,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便有把气撒在案件中这个孩子身上的嫌疑。最后,是8号的一句“这不是你的孩子”,让他瞬间清醒 4号陪审员 王也农 饰演 职业:股票分析师。十二人中唯一戴眼镜的。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讲究证据,能理性分析双方证词 5号陪审员 周纪萌 饰演 职业:医生。和案件里的小男孩一样,从小在贫民窟长大。他看似文弱书生,彬彬有礼,是精神上的贵族,经常帮助别人,却在讨论过程中数次左右摇摆。撸起袖子耍刀确实蛮帅~ 6号陪审员 郭林 饰演 蓝领工人,粉刷匠,为人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他的一句反诘“假设他有罪呢?”敲打了8号,却没有动摇8号对合理怀疑的坚持,反之愈发勇敢、公正地求真 7号陪审员 吕游 饰演 吕游老师我真的也很爱了!目前看过《无人生还》《12个人》,“小红毛”吕游老师都是沉重凝固氛围里不经意间的色彩调节器,活泼而夸张,无理亦搞笑。不过这次七号后面的表现确实有点墙头草了,转投“无罪”并非出于真心 8号陪审员 贺坪 饰演 职业:建筑师。又高又瘦又帅~ 身上具有最难能可贵的、于生命中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的“质疑精神”。一直忍受着其他人的冷嘲热讽,不解讥笑;在其他人眼里是“像传教士一样的家伙”,擅长软式推销。开始有点拘谨,后面完全放开了,会使计谋、做实验,等等。其实他只是永远站在最客观公正冷静且不偏不倚的角度,从孩子当事人的角度,从生命至高无上不可轻易剥夺的角度,去辩证推理与思考!即使巧合,那也是有可能的 说实话,舞台上戏剧张力与表现力,我是更喜欢贺坪老师饰演的8号的~电影里的8号或许还有些自我迟疑、片刻空白,但舞台上的8号自始至终展示给我的就是一股基于公平公正、理性合理怀疑基础上的“勇往直前”的冲劲儿!尽管他也有沉默、停顿,但我能透过他背对观众时背影的挺立或抽动,能感受到他绞尽脑汁、永不放弃的源源不断的力量 9号陪审员 杨宝龙 饰演 老绅士,第一个改认为男孩“无罪”的陪审员 10号陪审员 刘春峰 饰演 对出身于贫民窟的人,偏见、成见、歧视与恶意最多 11号陪审员 赵胜胜 饰演 职业:钟表匠。儒雅,内敛,不张扬 12号陪审员 何吉米 饰演 对任何东西都抱有想象力和想法,冷静做出最后判断 P.S.以上人物画像凭借记忆与部分演员阐述。因第一次看剧,不少情节碎片和人脸对不上号,所以无法详尽填充 【喜欢的台词】 别忘了我们到这里来是肩负着一个沉重的责任的 ——3号陪审员 假设他有罪呢? ——6号陪审员对8号陪审员说 送孩子上电椅的证词必须非常准确 无论走到哪里,偏见总是掩盖真相 没有什么东西是肯定的,有的时候在你面前发光的事实它是错的 ——8号陪审员 我不必效忠于任何一边,我只是提出了我的疑问 他是哪种孩子和事实真相无关 ——11号陪审员 【旁听后的感悟】 《十二个人》的主旨内核,就是“打破偏见”,保持“合理的怀疑”!他们有意见分歧,只是他们身为“普通人”原本有较大差异性的成长经历、人生阅历与生活轨迹和境遇所造成的;即便他们曾经一口认定小男孩“有罪”,也并不等同于他们就是“虐待狂”或“公众复仇者”......民主社会建设,合理的怀疑在司法制度内是最宝贵的!但我们基于刻板印象与偏见成见匆忙盖棺定论,亦不能掺杂自己的私人恩怨或以泄私愤为目的...... 生命不是儿戏,不能任由某一群体或有失偏颇的社会大众,肆意玩弄、践踏;当我们存有疑虑,必须勇敢站出来,抽丝剥茧,无惧过程坎坷惊险,直至人性、公平、正义之真相!而不是沦为缄默不言、见风使舵、随波逐流之“路人”、“看客”、“帮凶”...... 那么,问题就来了—— 我们如何打破自身信息壁垒、冲破自我身份局限、跳出自我偏见桎梏,挣脱自我认知牢笼,做到不遗忘良知的「理性」「客观」「公正」,即使需要站在利益对立面...... 我们如何无视世人嗤之以鼻、无畏沿途孤立无援、屏蔽众人冷嘲热讽、淡定周遭落井下石,不弃任何可能性的「坚定」「信仰」「勇气」,纵使凭一己之力换回真相...... 倘若我们人人、时时 保持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与敬畏 保持对自己最谦卑的谨慎与修行 结尾,一致“无罪”达成, 可这并不是摇旗呐喊的呼号胜利 或许,只是新一轮战役的开端...... 和谐共存,必须「讲理」! 人无完人,与君「共勉」!
回复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