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Lv4
    沧海遗珠
    Lv4
    2017-08-27
    3月18日14:00场,我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观看了话剧《危情十日》,演出:田水、吕梁、郭林。 话剧的原著是由史蒂芬金撰写的惊悚小说《Misery》(我看的版本译名为:《头号书迷》,后来的电影和小说译名均为《危情十日》,其实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说是十日……明明呆了好几个月啊),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Misery》被称为史蒂芬金最难改编的小说,我理解这种说法,因为书中有大段作家的心理描写,这些描写是无法通过舞台表演中的动作和语言来表达的,而我认为这些描写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闪光点。 1990年小说改编的电影收获好评,女主角Annie的扮演者凭借此角色夺得金球奖和奥斯卡双料最佳女主角。电影我也看过,然而珠玉在前,虽然精彩,但在我心中还是不及小说。 话剧是以小说和电影为蓝本改编,开头海浪的声音来自小说开头,作家保罗昏睡中脑中浮现出的儿时海边度假的梦境;剧中保罗企图在安妮的红酒中下药的场景则来自电影的桥段。话剧的故事场景全部集中在安妮的小屋,惊奇的是,舞台的场景除了格局更为紧凑外,保罗的房间竟与我的想象几乎无差,连色调都是一样的。 情节的设置十分紧凑,因此故事的发展、两人的相处关系,可以说在瞬息中就有推进和改变,这样的设计局限于表演的时间和节奏,和电影一样,是取了小说中紧张的部分来表现,去掉了紧凑与紧凑之间的间隙,少了内在情绪的变化和缓冲(特别是作家的心态改变,这个故事的两个改编版本都将重点放在安妮的行为上,而我认为小说中作家的心理描写实在才是最最精彩有趣,例如从感激到困惑、从愤怒到麻木。但电影中作家更多的是靠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演,话剧的台词亦是较为少量) 话剧有好几个场景是我在看书时印象十分深刻的桥段,一个是保罗让安妮重新买纸,这是两人斗智斗勇的精彩一幕,看到了保罗机智、圆滑又不失幽默的周旋,也看到了安妮虽然体态臃肿,看似一介乡野农妇,却仿佛看穿一切,疯狂中异常冷静的内心。(安妮如此喜怒无常,真正疯起来连自己都打的人,却能够为了不打扰保罗写作而表现出惊人的克制,真的相当不易相当不易,如果这都不算爱……)两人讨论《Misery》第十本初稿的一幕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安妮道出了儿时看“系列电影”时的情形,在这里我又是为安妮赞叹的,她对于自己喜爱的,无论电影还是小说,近乎偏执的热忱,连小说里的保罗都不得不在心里暗暗承认:是的,我耍了一个小伎俩,因为只是想随便敷衍一下交差的,没想到安妮认真到如此地步。单单作为读者,安妮真的是既热忱又聪明的,无愧头号粉丝,我很佩服!(话剧里用了“粉丝”一词,而没有使用“书迷”,其实“书迷”挺好的呀,是否为了接地气?还是为了更好地影射疯狂粉丝的不理智行为?哈哈哈)还有在安妮的病发作时她是会离开家去到专属于她的某处的,话剧里也没有忽略这一部分,把小说里安妮的两次出走都演绎了出来,只不过仍受表现形式上的局限,没有更清晰地交代安妮的出走是源于病症的发作,也没有再花更多的演绎在安妮发病时举止神情的异常上,并且每次的出走由于演出的行进,很快就会结束(书中第二次出走时间较长),因此如果没有看过原作的话很难体会其中的含义,只会觉得是给了保罗离开房间的时间。 警察小哥的死是继电影版简化了原作之后的再次简化,原作里相当血腥,无论给保罗还是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也是更激烈的。同理还有保罗被短腿的情节,太血腥此处不赘述了。 话剧在尾声部分的处理相当不错,原创性地设计了一出《Misery》新书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劫后余生的保罗感慨万千,更为重要的是,“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安妮带来的阴影将久久不能散去。精彩的结尾! 来说说演员的表演,田水老师的台词相当密集,比起小说和电影里的安妮,可能是较为活泼的版本吧。但安妮因为偏执疯狂而表现出来的时而轻松时而阴沉时而暴怒确实是完全表现出来了。这个角色虽然恐怖,但毫无征兆的发作也确实成了舞台上最淋漓尽致,看得最过瘾的部分。吕梁老师饰演的作家,有着很棒的幽默感,这也是保罗相当重要的特征(“我最喜欢的护士的名字里,也有两个N”,实不相瞒,看书的时候我就超喜欢这句哈哈哈,也因此觉得这部剧get到的点跟我已经相当一致了!这是比电影版更惊喜的地方),但戏份不够多,所以这么smart会玩的一个畅销书作家,没有更多的演绎空间,更多给人的感觉还是被禁锢中的憋屈和可怜,配合安妮为主。
    回复
    3赞
回复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