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政策

票品为有价证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不支持退

购票需知

限购说明每单限购6张座位类型请按门票对应座位,有序对号入座
儿童入场提示1.2米以上凭票入场,1.2米以下谢绝入场实体票本项目支持凭实体票入场,支持以下取票方式:
- 快递配送:运费10元(V4及以上会员包邮),顺丰发货。
- 现场取票:票牛工作人员将在演出开场前1小时至现场派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具体取票地点将在演出当天以短信通知发送至预留的手机号。
电子票本项目支持凭电子票入场。
-请至少提前一天购买,开演前24小时内,票牛会发送取票短信,请按短信提示内容取票。

项目简介

舞蹈剧场《看不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支以城市之名、舞之形书写的剧场诗,借著名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的同名小说为意念框架,重构复古科幻超写实的舞蹈剧场风格,对生命的过去与未来展开漫游反思。当进化后的赛博格人类潜入数码记忆,凝望过去,这场意识漫游将会引领ta们去往何处?

剧情概要

 

一位现代男孩掉进了变形的卡尔维诺故事里,原著中马可·波罗与忽必烈可汗的对话被重组成舞台上未来世界的科幻情境:百年后的未来,虚拟精神世界丰富,物质世界仅剩残骸;男孩成为了故事里赛博格漫游者的一员,随之穿游于浩瀚的意识宇宙与数据繁星间,进行一场“记忆中的旅行”;一座座“看不见的城市”承载着记忆、欲望与死亡——它们被召唤着、重复着、舞动着,也在等待着被想象和创造。

 

舞作的上下半场犹如彼此的镜像倒影,幻化自原著里“城市与死者之三”的埃乌萨皮娅城——在那里,人们的生前与死后分别栖居于地上与地下的孪生“姐妹城”。舞台上的“姐妹城”还闪烁着“城市与贸易之二”的影子——关于克洛艾,一座“最贞洁的城市”。此般层叠映照,亦呼应着“城市与眼睛之一”的瓦尔德拉达城: “两座城市,一座临湖而坐,一座是湖中倒影。无论湖畔的瓦尔德拉达出现或发生什么,都会在湖中的瓦尔德拉达里再现出来”。

 

最终,如果“一切旅行的目的地只能是地狱城”,那么我们又要追求什么?或者“和风会把我们吹向未来的哪片乐土?”舞台上的生灵回荡于光明与黑暗的临界点,卡尔维诺书写于原著的最后一句话如同一阵风,袭来又消逝:“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主创简介

主创人员 

艺术总监 & 编导:司徒嘉怡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表演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以理性透视感性的表演艺术创作者,以舞蹈与身体性表演游走于剧场、环境、影像与数媒交互场域。近年同时研习记录剧场与即兴艺术,着迷于人类具身记忆的延续与表演稍纵即逝的双重时间性;纪实与虚构的辩证,与心流、当场创作、不执着的修炼于冥冥中引起化学反应。司徒过去曾与不同舞团工作(担任中国台湾无垢舞蹈剧场、德国舞蹈剧场 Cie Felix Ruckert、美国 Stephan Koplowitz project 舞者),巡演于芝加哥、纽约、旧金山、法国马恩河谷双年舞蹈节、德国沃夫堡 Movimentos 舞蹈节和西班牙马德里秋季艺术节。目前致力于表演艺术理论、实践、教育的结合。2023年起担任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评委,同年与教学团队获得国 家 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她曾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以及各类艺术策展的委約支持,展演作品于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中国当代舞蹈双年展、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洛克外滩源、德国包豪斯百年纪念上海站、苏州同里丽则女学、余德耀美术馆、之禾空间、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等。近年作品:《看不見的城市》、《即逝奏鸣》、《域限的跳接》、《时间·无限》、《在我与我的翼识之间》、《本色·身事》、《分身·源启》;策划指导社区记录剧场工作坊《口述同里》、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生态联盟《故事·流》。她的域见间表演艺术工作室,旨在汇聚前沿专业人才,推动围绕舞蹈与身心合一的跨界艺术创作、制作与教育。

 

作曲:约翰·尼格尔

 

Johann Niegl(b.1987)德国作曲家、声音艺术家,生活工作于柏林。

他于威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 Universität Weimar)主修媒体艺术,并于汉堡音乐戏剧学院(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Theatre in Hamburg)研修多媒体作曲。

他曾受汉堡市立剧团(State Opera Hamburg)、德国多特蒙德市音乐节(Zither auf Zeche Festival Dortmund), 汉堡国际建筑论坛(International Bauforum Hamburg)委约作曲,并曾为知名艺术家如Ursula Damm、Georg Hajdu、Robert Henke与Fredrick Schwenk工作。

他对于透过艺术与教育项目进行跨文化交流特别感兴趣,并以此理念为上海电子音乐周和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作曲,亦曾于上海同济大学以及上海Of Course新媒体教育机构给予讲座与工作坊。

 

多媒体影像设计:王奕盛

 

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暨设计学院毕业,新媒体艺术硕士、艺术学院(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学系第一届毕业,主修舞台设计艺术学士。现担任剧场技术协会理事、师范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兼任讲师。2017年以云门舞集《稻禾》、云门2《十三声》影像设计双入围2017世界剧场设计展投影与多媒体设计奖,并以云门2《十三声》获该奖项银奖。2014年以云门舞集《稻禾》影像设计获英国光明骑士剧场影像设计类首奖,2013年以云门舞集《屋漏痕》影像设计获2013世界剧场设计展互动与新媒体类铜奖。与各大表演艺术团队长期合作,参与作品至今累积逾三百余件,重要作品有:上海【表坊】《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水中之书》《恋恋香格里拉》《鲸鱼图书馆》影像设计。

 

舞美设计:李奥

 

旅美舞台设计师,师从当代舞台设计泰斗李名觉先生,以全额奖学金获得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设计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现任纽约福特汉姆大学戏剧系客座教授。国内主要设计作品包括:《熊猫》、《25m2狂想曲》、《重生》、《前哨》、《金钱世界2.0》、《Alphaville》、《李子洲在1929》、《吸血鬼亚瑟》、《福尔摩斯:安德森家的秘密》、《踏雪寻痕》、《对不起,我忘了》、《人鼠之间》、《踏雪寻痕》、《桑给巴尔之门》、《致爱》、《一个夏日》、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盛典等。美国主要设计作品包括:

《吻》(耶鲁保留剧院)、《红树》(外百老汇-Ensemble Studio Theatre)、《都是我父亲》(La MaMa实验剧院)、《航空公路》(福特汉姆剧院)、歌剧《卢克茜娅》(HERE艺术中心)、《残渣》(跳蚤剧院)、《枫梓乡》(外百老汇-Theatre Row)等。受邀为哥伦比亚大学和阿尔弗莱德大学设计《皆大欢喜》、《等待戈多》以及《暴风雨》。

 

灯光设计:程健雄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华业,主修灯光设计。历年灯光设计作品有:国立艺术学院《绫鼓》《说不出的故事》及蒲公英剧团《汤姆历险记》 《台北一九四七》 国光京剧团“康熙与鳌拜”并与杨丽花歌仔戏、许亚芬歌仔戏团、明华园歌仔戏团、心心南管乐团、兰阳舞团、舞蹈空间舞团、朱宗庆打击乐团等合作。灯光技术指导:【表演工作坊】《快乐不用学》《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 《宝岛一村》《如梦之梦》等。

 

造型服装设计:大可

 

戏剧与影视服装设计师,意大利罗马服装学院—戏剧服装设计与工艺硕士,意大利国立罗马美术学院—舞台设计学士。

主要设计作品包括:舞剧《白蛇》、《消失》、《色线》、《我的名字叫丁香》、《白蛇-人间启示录》、《红色》、《睡美人》;话剧《四海之内皆兄弟》、《故障白日梦》;音乐剧《熊猫》、《在那遥远的地方2514》;大型沉浸式演出《盐渎往事》等。助理设计作品包括:电影《铁道英雄》、《暴风》、《The Sisters Brothers》;电视剧《雪中悍刀行》、《烈火如歌》、《The New Pope》;歌剧《图兰朵》(罗马歌剧院)、《美丽与哀伤》;舞剧《桃花源》、《春之祭》、《了不起的盖茨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歌剧院);话剧《Lisistrata》、《三姐妹》、《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等。

 

主要演员:

 

舞者

陈珊珊 

 

独立舞者 金星舞蹈团、北河身体剧场前舞者。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舞蹈编导系。参演金星舞蹈团《海上探戈》、张曦多媒体舞剧《穹顶》等作品。原创作品受邀于广东现代舞周、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周、深圳南山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等。创作呈现融合舞蹈、装置、影像、和行为表演等多媒介。

 

彭春兰 

 

受放松技术、圆运动体系等训练方式影响,更关注肢体运动轨迹与肢体表达。以自由舞者、编舞身份参与多个作品演出,专注于身体开发训练、试验性创作。曾参与广东现代舞双周、北京现代舞双周、中荷国际舞蹈艺术节、港澳城市建筑双年展、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方案等。

 

吴岳涛

 

2021参与大湾区舞蹈周邀约作品 涂一舞集王俊戋编导《云图》,话剧《告别薇安》肢体演员参与合成及演出,深圳光影艺术季影像作品《自然与后自然之间的我们》拍摄,广东现代舞周邀约作品,由林家希编导《人口无囚》演出。2022—2023 参与山眠剧场耿子博编导作品《寅时说》 ,饰演“王”一角。

 

郑灵敏 

 

曾就职于四川省现代舞蹈团;中国香港多空间客座艺术家。2017年5月-6月以驻地艺术家入选中国香港国际编舞节,参与编舞及工作坊2017年7月-10月以客席艺术家同中国香港“多空间”合作并出演多个表演。2018年与Tamae Miki共同建立《death Theater》。2017年至今以实践艺术工作者身份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参与到艺术节,戏剧节,艺术交流等活动。

 

演员

阿雷

 

自媒体博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嘉宾。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生活8年了。

代表作:

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东方卫视《屋檐之夏》、重庆卫视《诗行长江》。

 

张雪晨

 

上剧堂戏剧讲师,演员。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表演系。
过往演出作品:赖声川作品《暗恋桃花源》(专属版)《谍杀》《四季落花》《无人生还》等;

曾参演CCTV电信防诈骗系列电影;电影《八佰》

 

专 家 推 荐 

 

身体的运动如何演示记忆、时间、历史和未来?昨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看司徒嘉怡编导的舞蹈剧场《看不见的城市》,肢体动作与万有引力的逆从中滋生出来的雕塑时刻,舞者完全的信任中彼此的抛向和接住,德国音乐家的配乐带来柏林夜店的迷幻电声,美好时代的怀旧圆舞曲,桃花源与异托邦,完美人体与赛博格。台上的舞者漫游、停顿、径自跑开,观众席上的我们早已如湖中倒影,迷失其中。

王凯梅   资深独立策展人

 

整场戏在布景和音乐设置上首先就传递着鲜明而浓烈的气氛感,再加上舞者对于身体精 确的把握和自由的表现,就好像城市生活给我们的感受——异常切身而强烈,但又难以描述,不可捉摸。

 

而在情节设定上的从未来回溯至今天,把我们与今天剥离了开来,我们像是无所着落,漂浮着的幽魂,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迷失,却又明明陷在一场无法摆脱的宿命。这里面既有浪漫主义直接抒发的情绪,也有超现实主义的种种直觉和意外,当然还有后现代主义的断裂和失落。

 

回望最后一幕舞者在阴郁的色调和刺目的光线的交错里逃窜、冲撞、怅惘——也许正如主创者在节目单里引用的卡尔维诺的那段话,“生者的地狱……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

 

施瀚涛   资深独立策展人

 

以肢体书写文学经典,引领观众走向诗意的远方。

李立亨

文化人、资深艺评人

扫码下载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