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Lv4
    陆莫寒
    Lv4
    2023-05-15
    笑中带泪,是社会的无奈还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前段时间看《新剧本》的时候曾有一期是以北京人艺“京味话剧”为专题的栏目,里面这样评价“京味话剧”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用北京语音、北京方言本色出演北京人、北京事、北京的历史及这座古老城市的变迁。而我认为,这部话剧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除以上特征外,他的人物同样极具北京精神,这儿的北京精神不是所谓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而是可以用几个北京方言来形容,即“厚道、局气、牛逼、有面儿”。 从时间上看,《窝头会馆》创作于2012年,是为北京人艺60年献礼的优秀作品,而所谓“京味话剧”的源头应该追溯到老舍先生所在的时代,那么“窝头会馆”可以算是“京味话剧”的第三代作品吧。整个作品构思感觉能看到《龙须沟》、《骆驼祥子》甚至鲁迅的《药》的影子。主人翁苑国钟身上既有祥子的那股子闯劲儿但在命运面前却又不得不低头的悲哀;又有《药》里面华老栓对华小栓的那份儿心。 其实苑国钟父子感情的这条线和《药》几乎是完全一样的,苑江淼,苑国钟的独子,患有痨病。而苑国钟为了给儿子治病可谓家徒四壁,甚至想到用“人血窝头”这样的偏方来给儿子治病。但是作品主线的剧情又是完全不同的,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血是革命党人的鲜血,而民众却不能理解革命党人的鲜血为谁而流,是感慨这种悲哀,社会的悲哀,愚民的悲哀。而《窝头会馆》里的鲜血,是苑国钟自己的血,是一个原本无欲无求做点小本买卖只求能踏踏实实过日子却被这个社会、被“保长”肖启山和他儿子肖鹏达逼上绝路的本分、本有良心却因一时贪念昧了良心、痛恨革命党却期待革命甚至支持革命的等待被救赎的小贩的血,是一个深深爱着儿子的父亲的血。 苑国钟死了。当经历了人生的一切艰难与绝望,他甚至想要死,但是他不能。可是最后,他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在一阵混战中被肖鹏达的乱枪所伤,最后死在了死在黎明前,死在新生儿的啼哭里。故事发生在1948年冬天的北京,苑国钟的命运被笼罩在新中国到来前最后的黑暗里。 无论何时何地忘不了的耍贫逗闷子歇后语张口即来,身上带着胡同窜子的气息,是个标准的北京爷们儿。他明知同屋的韩先生是共党但吃尽苦头也不承认,这是仗义;韩先生死后他明明可以独吞那一大笔经费却天天跑到联络站渴望找到经费的接收人,这是厚道;出租自己的房本靠租度日却在邻居们家家吃不起饭的时候无奈的免了房租,这是局气,是北京爷们儿的担当;该忍忍,该耸耸,不怕保长肖启山,你说这牛不牛逼?在肖启山欺压邻里的时候敢于当面奚落,算不算有面儿! 其实我第二个比较喜欢的人物是田翠兰,她乐观、护犊儿,热心肠、不肯吃亏,刀子嘴豆腐心,特别典型的北京大妈的形象。 谁家的事儿她都管,谁家的忙她都帮。我印象特深就是整个“窝头会馆”的人都害怕患有痨病的苑江淼担心自己被传染, 而田翠兰不但把自己家做炒肝的煤借给穷困潦倒烧不起炉子的的苑家父子还让苑江淼来自己家搭伙吃饭,在苑家父子闹矛盾不说话的时候又主动从中调和,是一个特别热心的大妈形象。她泼辣,果敢,护犊儿,却不被她当作儿子看的女婿关福斗所理解,觉得她用身体换房租的方式很可耻很丢人,于是在作品的最后苑国钟意味深长的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明白个屁!你明白……你丈母娘是什么人你都没弄明白!你还明白?乡下闹瘟病她一家儿死了九口儿,她抱着八个月的闺女要饭要不着,找个旮旯铺了块烂炕席,躺在上边儿卖自个儿的肉……你明白吗? 你老丈人把她领回来, 两口子踏踏实实折腾小买卖儿……她看见小淼子饿得嗷嗷叫唤,明知道我儿子是童子癆,搂怀里就让孩子叼她的奶头儿……你明白吗?我抱着我儿子在胡同里走,任谁都躲得远远儿的呀!她也想躲,可她看着孩子挨饿她心疼……就算我这院子烂透了,你丈母娘她没烂!她嘴皮子不饶人,可她心眼儿敞亮……她仁义! ” 必须承认田翠兰这个角色在《窝头会馆》 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编剧刘恒对这个角色的刻画还是后来宋丹丹在北京人艺舞台上对这个人物的阐释都是完美的,绝对的点睛之笔。她泼辣但不是尖酸刻薄,她强势但是同样软弱。她想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做点小生意安然度日,但是社会逼迫着她们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其实一直蛮奇怪的就是那么多和“京味”沾边的作品中,绝大多数作者和导演都把故事背景设置在了南城。每次看《窝头会馆》的时候都有一种在老舍先生《龙须沟》里似曾相识的东西,如逢年过节街坊邻居串门般的感受,更加确信《窝头会馆》的创作曾受到《龙须沟》的影响。其实现有京味话剧难免都会受到老舍先生的影响吧,北京人艺这些年着力打造了一系列京味话剧比如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比如《王府井》,却总将故事发生的北京放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一味效仿外缺少了现代京味的传统。这与北京文化的缺失密切相关。如果说我们90后还勉强能看懂老舍先生的戏,能感受到过去那个原汁原味的北京城,那么现在的孩子可能真的没有我们这样的运气了。在外来文化逐渐吞噬本土文化的今日,北京文化又将何去何从,多年后缺少了观众的京味话剧会不会就此沉落,值得深思。 这部戏艺术特色与刘恒一贯的风格相符合,一如其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中的表现,用精彩的语言逗乐全场,又以犀利的话语征服观众;用情节暗示剧情,用剧情感动所有人。尤其是那些俏皮话用得特别妙,让观众在笑声背后又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哀。在我看来,那既是戏中人物命运的悲哀、社会的悲哀,也是今日文化没落的悲哀。
回复
票牛APP
票牛APP
热门票随时抢
折扣票随时买